非凡十年 | 宜春:党旗引航风帆劲
在推动宜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高高飘扬的党旗始终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生工程硕果累累、产业发展蹄疾步稳……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站在最前沿、干在第一线,镌刻着新时代的荣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抓思想“铸魂”、抓基层“固本”、抓队伍“壮骨”、抓人才“聚能”,推动组织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为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枚纪念章,几代人冒着生命危险保存,至今完好无损……”8月17日,老党员张兆贵饱含深情地给干部群众讲述靖安县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故事,质朴的话语、生动的故事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个人。当日,靖安县首场身边好人巡回宣讲活动在中源乡大礼堂举行,给3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带来一堂“干货满满”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补了钙”“加了油”,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根基。
十年来,我市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列为市委常委会会议、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第一议题”,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和村(社区)干部等教育培训班的第一课,并在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中积极引入“第一议题”,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十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抓实“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全面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目标,突出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内容,制定专题培训方案,积极探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全面建成市、县党校视讯教学系统,启动宜春干部网络学院创办工作,推动大规模培训干部,使广大干部素质能力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事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十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文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省率先出台党员“四讲四有”负面清单116条,推动广大党员积极做好对照;总结靖安县双溪镇双溪村和宜丰县新昌镇桂花村的做法,形成“党员学习议事日”制度在全市推广。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提高,党风政风呈现全新气象。
6月11日,万载第三届百合旅游文化节在白水乡槽岭村开园迎宾,各色百合含苞待放、争奇斗艳,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槽岭,这个曾经的“十三五”省定贫困村,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华丽蜕变,成为全国3A级乡村旅游点、省级红色名村、省文明村镇……这一切,源自我市建强基层党组织、赋能基层发展的生动实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把根基打牢,党才能坚如磐石,各项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这十年,我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压紧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坚持精准施策,在全省率先开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9625个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完成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党建信息化建设试点宜春模式在全省推广。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 陆续向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
在农村,选优配强乡村干部队伍,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不断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以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三五”期间累计选派739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从近年来新提拔的副县级干部中选派55名扶贫特派员,补强工作力量,扎实推进55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招聘1000名大学生专职村干到村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有956个,100万元以上的强村有7个。
在城市,全面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分类理顺管理体制,打破传统各领域条块分隔、封闭运行的局面,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等互联互动,精简街道机构设置,推动重心下移、人员下沉、事权下放,做实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在网格成立556个党支部、1301个党小组;推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65天服务不打烊”,推动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配强社区工作者,推动在物业企业、业委会等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在国有企业,坚持“强党建、促发展”,大力推进党组织和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市属国有企业党建“8(8个党委)+2(2个党总支)+40(40个支部)”的组织架构已搭建完成,市属一、二类国有企业及子企业纳入市国资委党委统一管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我市持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整合力量资源、优化工作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了1296个两新组织党组织,两新组织党员人数增至9289人。
在机关以及公立医院、学校,我市统筹推进党建工作,狠抓机关党建工作落实,组织开展“双进双服务”活动,195个市直单位党组织、8860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服务;实行党支部(总支)书记与院长“一肩挑”,设立专职副书记抓医院党建工作;基本理顺中小学校党组织管理体制,农村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员纳入当地教育局党委管理。
……
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截至2021年底,全市党员总数为24.61万名,比党的十八大前增加12.2%。党员队伍在从严要求中焕发生机活力,一面面党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在宜丰县澄塘镇故村村,说起曹勇,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曹书记做事认真,无论做什么事都为我们村民着想。”作为宜丰县农业农村局派驻故村村第一书记,曹勇利用农业部门的职能优势,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曾经的经济薄弱村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强村。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坚持什么导向?……面对一道道“必答题”,十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人用人的重要论述,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在选育管用各环节下功夫,大力发现选拔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扎实践行“四个坚持、八个不”要求,强化政治素质把关,优化政治素质考察方法路径,探索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查问题、评表现、考素质、访实情、定意见”五步工作法,逐人建立市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并逐步运用到干部考察和年度考核当中。积极探索干部知事识人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基础共建、信息共享、政策共学、问题共诊的制度机制,提升识人用人精准度,推动形成考得准、摸得实、用得上的常态化机制。
一线培养考察使用干部。注重从“六个一线”培养考察使用干部,推动干部到改革创新、项目攻坚、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重大斗争、基层治理“六个一线”担当作为,让干部在基层一线实践“熔炉”中淬炼“钢筋铁骨”。2020年以来,在“六个一线”提拔使用市管干部200余名。
抓好优秀年轻干部储备。着眼打基础、利长远,先后推出年轻干部常态化选拔培养“三个一百”工程、“1211”工程和动态选配、墩苗壮骨的“梯队计划”,对各层级优秀年轻干部进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照亮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成才路,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储备新鲜血液。
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抓实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规范运行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协同运作,形成干部监督合力,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定期开展从优秀村(社区)书记、主任中选聘乡(镇、街道、场)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启动从乡(镇、街道、场)优秀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社区)干部和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街道、场)机关领导干部工作,畅通基层上升通道,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全面推行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现乡镇机关在编在岗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年均工资收入比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高出20%以上的目标要求。持续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调动广大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劣者汰。一支激情创业、能打胜仗、素质过硬的“铁军”正在宜春铸就。
8月28日,宜春市2022年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深圳)对接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成功举办,这是继2020年在深圳成功引才后第二次在深圳举办引才活动。当天,共有60位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19位人才与用人单位成功签约,4位人才成功入职。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超常规举措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力打造人才流入优选地,让人才发展与宜春发展同频共振。
——这十年,持续对人才政策迭代升级。我市在全省首个出台《宜春市关于支持重点企业使用人才专项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为聚集企业高端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提供编制保障;在全省首个推出宜春人才“青苗计划”,为宜春学子在就学、实习见习、就业创业等阶段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的一揽子支持计划。修订出台《宜春市人才引进培养办法》以及人才公寓、人才服务卡、企业“人才飞地”等配套政策措施,让人才政策更暖心、管理更放心、服务更贴心;从人才项目支持、人才服务、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制定主要人才政策文件26个,为1365位人才及2206家用人单位兑现人才政策资金2.06亿元。
——这十年,坚持围绕发展需要聚人才。我市围绕“4+3+N”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依托国家、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实行揭榜挂帅制等合作方式,鼓励企业依托人才项目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目前,与本市建立长期合作的“两院”院士63人,国家级人才146人,省级以上特殊津贴专家74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43人,省“双千计划”113人(团队),列全省设区市第一。同时,组织“才聚江西 智荟赣鄱”宜春分会场引才等线上线下引才活动,共引进博士698人、硕士10940人,具有副高职称人才18294人、正高职称人才660人,经鉴定的高技能人才39420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2.8万人、42万人。
——这十年,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我市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设立宜春市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承担政策研究、人才服务、人才评荐等业务职能。打造宜春市人才服务中心、宜春市人才智慧平台,建成集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已有6250位人才、429家企业、117个服务职能单位数据入驻系统。全市共创建5家省、市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0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党建人才服务中心,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贴心服务。
(出品:宜春日报社)
(来源:记者 李涛 万莉)
(编辑:龙姣;校对:陈小春;编审:章芳;监制:彭晓英)
小布想和你交朋友,微信号:zhangfang309
大家都在看 ➯江西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宜春一男子手指被压断,关键时刻…➯注意!报名时间定了